一种以弓弦乐器表现音乐的方式——弦乐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入中国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弦乐曲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展示着自己的特色与风姿:它既可表现恢弘的气势,又可表现似水的柔情;它既可有多个声部,以复杂的和声、对位来表现一种思绪,又可以突出音色的优美、纯净或极富感染力的色彩来表现人的内在的灵动。它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更为弦乐爱好者所崇尚。在四川特别在成都这座具有休闲氛围和恬淡情致的城市里,以弦乐曲陪伴着时光的流转,以弦乐曲陪衬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想象啊!宛如一首诗、一幅画,也似乎是弦乐爱好者的一种追求、一个梦。
成都,有一批弦乐爱好者自发地聚在一起拉琴,从齐奏到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至形成初具规模的弦乐团演奏。由自娱自乐走向为社会服务。近两年来,他们配合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新年业务启动大会演出,让企业的表彰、挑战富有艺术性;他们走进社区楼盘,配合楼盘的销售和物业服务,与业主共度中秋之夜,音乐伴随月亮在云中穿行,让业主感受到中秋赏月的另一番风情;他们应邀到小学校,为学校艺术实验活动提供示范,启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他们进院校音乐厅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黄斌合作演出古典音乐作品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让巴洛克时期的灿烂作品再现光芒,也使学生和观众们领略、欣赏人类文化中的一块音乐瑰宝;他们与民间的喜庆活动相结合,给活动添光增彩,让音乐演出走进百姓生活,在赋予音乐本身的使命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人们生活的幸福价值。
这批弦乐演奏者,有的来自专业演职人员,有的来自不同行业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一边传承古典作品中的经典曲目,如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嬉游曲》,埃尔加的《弦乐小夜曲》,巴赫的《小步舞曲》,贝多芬的《小步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等等;一边弘扬祖国的经典作品,如《梁祝》、《二泉映月》、《情深似海》、《小河淌水》等群众熟悉的小品。
他们既可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之类的正规剧场登台演出,也可在馆所会议室、楼盘院坝之类的小型室内、室外环境中演奏。服务于社会,扎根于群众,不求索取,不计酬劳,是他们特有的服务品质与风范,也是乐团坚持的方向;传承弦乐曲中的经典作品,在广袤的演出天地和漫长的时光岁月中拾遗补缺,是乐团在市场中的定位;在推广高雅艺术方面尽其绵薄之力是乐团乐员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他们曾经以银杏树作为乐团的象征,并以此命名,寄托了他们希望乐团有银杏那样的品格——富有生机和审美并带给人们滋补的果实。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在四川省文化馆的支持下,乐团不仅不断地取得了排演水平的提高,而且步入了规范的管理。近期,乐团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章程,对乐团的性质、宗旨、目标、口号、任务、进入条件、退出机制、乐员守则、权利义务、组织架构、考核措施、管理制度等作了规定,且将工作与责任落实到人。乐团乐意以“四川省文化馆巴蜀弦乐团”的名称担当使命,放眼巴蜀,倾献自己对巴山蜀水的爱心,表达对巴蜀人民的炽热感情,在服务巴蜀人民方面尽义倾情,做出不懈的努力。日前,“四川省文化馆巴蜀弦乐团”艺术总监毛庆劳向乐员转达了四川省文化馆对乐团的关心和寄予的期望,拓宽了乐员的胸襟,激发了乐员的向上精神。随后召集艺委会、乐务组开会进一步明确职责,提出要求。我们相信,“四川省文化馆巴蜀弦乐团”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将在时逢阳光雨露的大好时机和环境中节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