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越剧团
观看:14426人 2023-05-16 类别 :馆办团队


九十年代末,一折《梁祝 · 十八相送》集结了八位酷爱越剧的姐妹,她们在众多越剧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最先把越剧表演推向了喜爱越剧的成都观众。由这八姐妹组成的“'十八'剧组”就此诞生了,这就是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越剧团的前身,也是最初的演员班底。

成都有众多的越剧爱好者,而成都从未有过专业的越剧团体,为让更多的群众欣赏到越剧,剧组产生了组建剧团的想法,由后来任团长的邹华牵头,向省文化馆提出申请,经馆领导研究批准后,于2005年上半年组建了巴蜀越剧团,通过半年的筹备,同年9月10日召开了成立大会,正式挂牌成立了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越剧艺术团。

建团以来,剧团进院校,下社区,到景区,赴集镇演出。川大戏剧节,锦里七夕节,洛带旅游节,百联天府中秋节,等等,都组织了专场演出,每年春节、元宵节更是演出高峰时节。剧团还积极配合完成市、区、社区各级举办的公益宣传演出。至200 8年3月,共演出50余场次,观众上万人次。2008年3月,成都市新文化宫刚建成开放,即刻与文化宫签订了演出协议,商定每月演出一次,节假日加演除外。此后,剧团有了固定的演出场地,结束了流动演出的模式,并有了较稳定的观众群体。到2014年12月止,在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戏剧厅演出历时7年,近90场,观众逾万人次。

剧团基本情况:剧团共38名成员,其中主要演员18 人,老中青三结合,年轻演员的比例为60%,来自本市各个岗位,90%为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通过几年的演艺实践,年轻人已成长为主要演员,演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节目。此外,剧团还配置了音响师,舞台监督、字幕操作、剧务等专职人员。

领导班子:前任团长邹华领头组建了巴蜀越剧团,在她任职的三年期间,为剧团建设,对外演出等付出了很大的辛劳,为剧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初完成了新老班子交接,继任团长刘萍,领导成员5人,新班子成员年轻有活力,是一个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集体。2013年,许开炜接任团长后,对剧团进行了制度和业务等方面的改进,除了圆满完成折子戏的专场演出外,还成功上演了越剧全剧《梁祝》,使剧团的演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团队管理:剧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3年修改了剧团章程,修改和充实了团员守则,坚持了考勤制度,并与奖惩挂钩,明确了领导班子的分工与职责,与全体团员签定了安全协议书。剧团每月定期召开团委会和团员大会,研究和总结团内的各项工作,每次会议记录在案,以备待查。年终由团长和老师向全体团员做出全年总结。剧团重要活动要写出简报报送省文化馆戏剧部,年终向文化馆提交剧团的全年工作总结。

经费:按省文化馆的要求,剧团主要开展公益演出,剧团用会费及不多的演出收入添置了电脑、字幕机、dvd机、无线胸麦等设备及伴舞服装。演员个人服装、道具则自行解决。

培训: 剧团成立之初,邀请了重庆越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兼导演戴明敏老师,开办了初、高级训练班,集体强化训练了半年。目前,老师承担了剧团的剧目的排练和艺术总监工作。演员每周集中排练两天,花旦和小生分组训练基本功,指派专人负责。折子戏按剧组由老师指导排练。近年来,老师每年为剧团排练15个左右的新折子戏,大型的演出活动,除了排练节目外,老师还要负责具体策划、编导及协调工作。由于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演出水平持续提高,受到市文化宫领导的肯定及观众的欢迎。2012年戴明敏老师已由四川省文化馆正式聘任为我团的艺术指导。

剧团活动:剧团每周三、六两天在省文化馆集中排练,主要排练集体节目,折子戏由剧组与老师约定时间和场地单独排练。

该团除了坚持在市文化宫驻场演出外,常年参加了的其他团体组织的演出交流活动。比如,市群艺馆的四省市的联合演出;杜甫草堂艺术节演出;川大戏剧节演出;成渝两地越剧票友联合演出,社区的各类专题演出,八省市越迷的交流演出,各单位团体的邀请演出及省文化馆组织的的春节慰问演出等等。2012年5月19日我团还与重庆群星越剧团在市文化宫梦想剧场联合演出了一场精品折子戏,全场5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此外,越剧团还为川大戏曲社、成都女企业家协会等等团体教授和辅导越剧折子戏。

对外交流:组织参与重庆贵阳西安越剧团汇演、联谊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与沪浙地区的专业演员保持联络,每年组织到沪浙地区的专业团体观摩学习一次以上,获取越剧的前沿信息。请越剧专业老师亲临成都辅导,也请川剧老师指导,吸取兄弟剧种的精髓;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赛事,了解戏剧发展动向。几年来,剧团演员已赴京、浙、沪、深圳、香港等地,向越剧专业剧团观摩学习了多次。

媒体报道: 《中国文化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四川工人日报》、省文化馆官网、省市电视台都曾多次报道过剧团的活动消息。


荣获奖项

1、《山河恋•送信》      刘豫丽     首届中国民间越剧节银奖    

2、《山河恋•送信》      许开炜   刘豫丽   2005年成都市艺术团体中青年演员戏剧组决赛铜奖

3、《红楼梦•宝玉夜祭》      王蘅     《梨园秀》2007成都首届青少年戏剧艺术选拔赛特等奖

4、《孔雀东南飞•惜别离》      许开炜   雷芸  《梨园秀》2007成都首届青少年戏剧艺术选拔赛演出奖

5、《双玉蝉.菱花镜》       刘萍    2006年越剧戏迷擂台赛优秀奖